为什么使用三层交换机

温故:
在之前一篇文章《交换机的原》给大家粗略的讲了一下交换机的原理,其中涉及到了三类交换机,分别是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
1、接入交换机:位于接入层(通常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中的部分称为接入层),主要提供终端设备的介入,比如PC、打印机等等。一般来说,接入交换机都是盒式设备(TOR),也有框式的(比如EOR),盒式交换机体积小,接口少,也不可以扩展。 2、汇聚交换机:位于汇聚层,提供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互访以及各种访问策略的部署,具备路由功能(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多汇聚交换机之间提供HA功能,是接入层交换机的网关。汇聚交换机都是框式的,体积大,接口数量多,扩展性好一些。而且一般用于楼宇间,相当于一个局部的中转站,目的是为了减少核心的负担,将本地数据交换机流量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上交换,减少核心层的工作负担,使核心层只处理本地区域外的数据交换。 3、核心交换机:位于核心层,主要提供数据的快速转发,性能高,吞吐量大。核心交换机都是框式的,体积大,接口数量多,扩展性好一些
那么为什么会有核心交换机呢?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知新:
了解一些网络常识的小伙伴都知道为了隔离广播域,研发出了VLAN技术,即虚拟局域网。VLAN实现了将大的广播域划分为更小的广播域,由于广播域之间的通信是需要使用路由器的,所有VLAN之间的通信也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
但是随着网间互访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路由器由于端口数量有限,路由速度较慢,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因此就要创造出一个既有第二层交换机的传输速度又有三层路由功能的设备,于是三层交换机应运而生。相对于路由器来说,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转发主要是依靠硬件(ASIC)实现,数据包转发不用经过复杂的过程,可有效减少网络延迟,数据包转发更加快速,从而提高了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路由性能),实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同一网络上的计算机如果超过一定数量(通常在200台左右,视通信协议而定),就很可能会因为网络上大量的广播而导致网络传输效率低下。为了避免广播风暴的发生,就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的广播域,即VLAN。然后使用三层交换机链接这些小的局域网就可以了。
讲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既然传统的路由器不好用,时代发展的这么快,科技这么发达,买个更高级的路由器不就好了?因为高端路由器比高端交换机价格贵,路由器单接口成本也更高。支持500个接口的交换机很多,但能有500个接口的路由器已经非常贵了。一台百兆三层交换机的价格只有几万元,与高端的二层交换机的价格差不多。
总结
在局域网中如果有多个子网连接,建议还是选择三层交换机,因为三层交换机既可以确保子网间的通信性能需求,也可以节省另外购买交换机的成本。当然,若是子网间的通信不频繁,选择路由器也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