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K手术(EK)图文详解

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主要是通常所说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中又主要分为两大类:基质层手术和表面手术。其中,基质层手术主要是LASIK,表面手术主要是LASEK。
大多数人是选择LASIK手术。但是,LASEK手术也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对于角膜偏薄,或者角膜地形图本身不是很好的人,对于术后眼部外伤机会较多的人(比如体育活动较多者,军人,警察等),我觉得,LASEK是更佳的选择。
什么是LASEK呢? LASEK手术(简称EK)是意大利Rovigo医院眼科中心Massino lamellion MD于1997年在屈光手术临床过程中发明的一种针对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一种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它克服了PRK的疼痛,上皮下混浊(HAZE)及为高度数行手术的患者争取了角膜厚度,并会给此类患者带来更好的视光效果。 LASEK手术步骤 : 1、 术前以0.5%爱尔卡因眼液行表面麻醉; 2、用直径8.5mm的乙醇溶液罩置于角膜上,注入20%乙醇,保持30秒左右,使乙醇进入上皮与前弹力层,以松解两者之间的连接力; 3、 平衡液冲洗乙醇; 4、 用锄形角膜上皮分离器将角膜瓣分离至角膜缘,随之进行激光切削; 5、 切削后用角膜上皮复位器将上皮瓣复位,对位整齐,戴上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下面,我们再用几幅图片来详细解释LASEK手术(EK)的手术过程。
首先,要在角膜表面放置一个酒精盏,里面放入20%的酒精,作用20-30秒的时间,见下图。
酒精作用之后,角膜上皮会变得比较疏松,上皮的基底膜本身会存在一个潜在的分离平面,借助一些小的手术工具,会将角膜上皮分开。
分离角膜上皮瓣之后,就开始进行准分子激光的治疗了。
激光切削之后,将角膜上皮瓣复位。
最后,还要在角膜前面放置一片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以保护角膜。
手术结束。患者可以离开医院,回家休息,并按照要求应用眼药水。
国外很多学者认为,LASEK优于PRK但不能替代LASIK。LASEK是先制作一个角膜上皮瓣,然后在瓣下进行准分子激光照射,最后让上皮瓣复位。原来的上皮瓣在术后两周内脱落,由新长出的上皮取代。术后要戴隐形眼镜数天,3-5天内有较明显疼痛、怕光,流泪,异物感等,需要避光休息,一周后方可从事正常工作。 LASEK手术是用上皮刀切出一个厚度为60-80微米,直径8-10毫米,蒂的弧度为30度的上皮瓣,掀开上皮瓣后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原位磨镶来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从而达到矫正近视、散光的目的,而后上皮瓣复位。手术后对于超高度数的患者可以解决像差,眩光问题。由于上皮瓣厚度为60-80微米,所以为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患者解决了厚度问题,同时对于此类患者,安全性也提高了。 LASEK手术解决了Lasik视为禁忌症的一些问题,为一些超高度近视眼,角膜厚度相对较薄的患者带来了矫正的希望。 另外,还有些人平时参加对抗性活动比较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警察等,即使角膜厚度足够,也是可以考虑接受EK手术的。因为EK手术没有角膜基质瓣,术后不必担心外伤对角膜瓣造成损伤。 EK手术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术后恢复较慢,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恢复正常的视力。但这个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我本人总结的一些经验,我的术后患者一般疼痛都在3天之内,术后3天就可以摘除角膜接触镜。第二个缺点是术后可能会出现haze,角膜混浊,所以术后用药的时间比较长,用药的具体剂量和时间,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度数越高的人,越容易出现角膜混浊。另外,瘢痕体质的人是不可以做LASEK手术的。我自己的感觉是,脸上痘痘比较多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生术后角膜混浊,应该在术前引起重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接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