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临风的小白龙为何变成取经路上一言不发的小白虫?这2字害人
在取经途中,从不自我表现,老老实实地当好一匹马,不会自己吃草料,不会自己溜自己,全都得靠猪八戒代劳。每每遇到大难,总被八戒提议卖掉,似乎完全成为一个凡间牲畜。在大大小小几百次遭遇战中,连明哲保身的沙和尚有时也要抡起降魔杵奋起迎敌,但白龙马从来都是“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你强随你强,你弱我更弱,别打我啊,我可只是一个脚力。他任凭虎先锋调虎离山骗走八戒悟空以后抓走唐僧;眼睁睁看着豹子精把唐僧从身边“一阵风摄去”;甚至自身也多次被一些小妖怪顺手牵羊,兵不血刃的牵走,他可是真的不怕自己也被吃掉啊!哦,可能他知道马肉不好吃吧,所以自己是安全的。
您可能会说,可能小白龙本来就本事不行吧,那我们看看原著中怎么写的:第十五回书,孙悟空因三太子吃了白马前去纠缠打斗,书中写道:“来来往往,战罢多时,盘旋良久,那条龙力软筋麻,不能抵敌,打一个转身。”孙悟空是什么战斗力,一棒子打败巨灵神,四十回合打伤哪吒三太子的太乙金仙,小白龙能和其战斗得有来有回,战罢多时才渐渐落败。以这个水平,大妖怪打不过,小妖怪总该秒杀吧。但他就该出手时不出手,此刻他已不再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小白龙,更像是一条蜷缩角落的小白虫。然而,在第三十回他却做出了与他小白虫人设完全不同的事情,这一次唐僧被黄袍怪变为虎精,"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在此绝境下,且看白龙马:“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这功果休矣’,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作龙。……”
看到这大家明白了他隐身和现身的原因了吗?他的现身原因显而易见不是为了取经事业,不是为了关爱唐僧,不是为了东土大唐的黎明百姓,是为了真真正正的“功果”二字。那么长时间的隐身又是为何呢?
两个字“自卑”。对于凡夫俗子的我们而言,龙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能显能隐,神秘莫测,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图腾,在古代更是帝王天子的专用象征,不可谓不高贵。然而,对于西游记中的神仙而言,龙的地位却低得令人咋舌。海龙王没有威仪,河龙王更是憋屈,更有甚者沦为安天大会上玉帝王母款待诸天仙佛的下酒菜(龙肝凤髓)。龙族之于神仙而言和猪牛羊之于凡人并无差异,低等、可圈养、可食用。再来看看取经队伍其他四人的身份,唐僧,如来佛最宠爱的弟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唐王的结义兄弟,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内定佛员;孙悟空,女王补天之石,齐天大圣,太乙金仙,取经队伍的中流砥柱,内定佛员;猪八戒,天庭正神,神界水军大元帅(大军区司令员,上将);沙悟净,玉帝御前带刀侍卫,大BOSS的亲信。所以整个取经对于以上四位来说,更像是一场镀金之旅。虽然有周折,有困难,但诸天神佛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但功劳会一分不少的记在他们身上。而敖烈一开始观音给他的任务便是脚力。作为一个代步工具,出手就意味着加戏,成功了,功是别人;失败了,过是自己的。串岗作业的后果,只会影响年终考核,影响同事的岗位绩效。事成之后,如何算年终奖?敖烈是聪明的,他时刻明白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任务。不越界,不加戏,只想安安稳稳地赎罪。所以他不会更不想去参与战斗,累了自己便宜了别人。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终于一步步走到了灵山。如来说自己能知过去现在未来之事,小白龙的一举一动,一想一念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如来给小白龙的年终考评是:“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
我们回过头看看观音对小白龙的许诺,“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说白了就是当一个有正果的龙。那么八部天龙是什么呢?八部天龙分别为: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胡罗迦。它们是八条龙吗?不是!在印度佛教神话中,“八部天龙”实则为“八部天蛇”,这是中国古代佛经的错误翻译。在古代神话中,蛇修炼一千年成蟒,蟒修炼一千年成蚺,蚺修炼一千年成蛟,蛟修炼一千年成龙,龙修炼一千年成角龙(头上有角),角龙修炼五百年成应龙(带翅膀的龙),每一次进化都要经历天劫,存活下来的才能成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龙。所以,佛祖不光没有兑现当年的承诺,反而让小白龙从一条凡龙退化成了一条蛇,虽然是有正果的蛇。这无异于让敖烈由凤尾变作了鸡头。在同事们成佛作祖之后,小白龙只能“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当一个佛堂之上的装饰物罢了,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其实,很多有才华的人也是被“自卑”二字坑了,过于贬低自己,不相信自己,错过了很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