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傳媒》剴剴案為何點燃全民怒火?4歲女童被斷骨穿肉7年後,台灣學到什麼教訓?

「你真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孩子打死了」幼兒園老師用膠帶捆綁拘禁孩子、逼孩子從廚餘桶撿食物回來吃掉、國小老師抓學生領子一樓拖到三樓、爸媽情緒失控打傷了孩子──上述案件以結果來說都沒有直接造成孩童死亡,但如果這些事情一直被忽視、持續下去呢?如果各種零星的虐待事件未能被發現、遏止、保護孩子,一次次累積成重大兒虐事件、傷口層層疊疊加諸孩子身上,不是不可能的。
該如何遏止由「管教」之名進行的虐待行為、避免更嚴重悲劇發生,2019年嘉義幼兒園膠帶綑童記者會上,法扶律師陳威延就提醒,各團體希望的不是給老師判重刑,而是期待能建立一套完善處罰與輔導機制、避免再次發生孩子受害情況,「不是等小孩死掉了再來追究。」
又例如長年協助通報兒虐案件的王薇君,不僅陪伴過許多孩子遭保母虐死的心碎家長,就連網路上家長打小孩的動態、路邊疑似有狀況,只要有網友求救就會立刻動身,也因此捲入一次次開庭,手機時不時接到施暴者的哀求、進一步是恐嚇,2019年講座上,王薇君就分享一段與施暴家長的對話。
那個爸爸打電話跟王薇君說,他真的不是故意的、為什麼要通報,也指控王薇君害他家庭破碎,老婆可能要提離婚、孩子要被安置,但王薇君冷靜提醒對方:
「今天你可以打電話給我,跟我抱怨你的孩子被安置,我覺得你運氣很好,因為你沒把你的孩子打死!你真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把孩子打死了,你應該要去尋求協助。」
另一不可忽視的現實是,當一個孩子因為家長經濟因素、疏忽虐待而無法留在原生家庭,台灣雖有社福系統可啟動安置、或經家長同意後進行出養,孩子前往寄養家庭後也不代表往後人生就此順遂,2023年剴剴遭寄養保母虐死案件並非首例。
孩子前往寄養家庭後也不代表往後人生就此順遂,2023年剴剴遭寄養保母虐死案件並非首例(示意圖/mrhayata@flickr)2022年9月間,新北市左姓女子擔任寄養家庭媽媽、照顧因為經濟問題需出養的2歲女童,但因不滿女童不服管教、不願配合洗澡與擦藥,在浴室與主臥室多次推倒女童在地、針刺肩膀雙腳掌與腳背,最終女童遭虐死,傷勢包括嚴重腦水腫、腦出血、全身多處瘀傷等,左女遭起訴。
參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成為寄養家庭」條件,包括申請人年齡25歲以上、具國民義務教育以上教育程度、家庭成員同意寄養、申請人與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具有愛心及家庭氣氛和諧」、無兒虐與性侵史、居家環境乾淨整潔等,6歲以下兒童寄養家庭則要求取得保母或托育人員技術士證、相關科系畢業、修畢保母或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等,並依兒少年齡提供縣市每月生活費倍率不等的安置費用。
經新北市司法調查,左女確實符合寄養家庭標準之「具有愛心且家庭和諧」,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等特殊狀況後,左女陪女童調整飲食、悉心照料、社工也觀察到左女與女童的互動是好的,但左女也在偵查時坦誠,她沒跟社工說自己情緒已經無法控制、怕說不想繼續照顧的話形同讓女童再被大人「拋棄」一次──最後,左女因照護心力交瘁而失控犯案,一審判刑4年10個月。
左女的悲劇也可見,「愛」絕不是育兒的萬靈丹、而是成年人無論如何都不能以「管教」之名跨越體罰紅線,也必須正視成年人有其脆弱面、情緒失控時也會需要輔導與協助,而不是像2023年剴剴遭虐死案保母胞妹主張的「就是要這樣,小孩才會乖」──請不要再「這樣」了。
(相關報導:
剴剴案第4次開庭 憤怒民眾擠爆法院高喊「重判保母」 破11萬人連署加重刑責
|
更多文章
)
(原文發表於2024年3月14日,原標題為〈昔4歲女童被打到斷骨穿肉滿腿菸疤、今剴剴慘死,7年來台灣學到什麼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