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非遗】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偶戏

xwbar的头像
2025-06-10 12:41:58
/
世界杯比赛赛程

1913年,英国皇家开始制作淑女瓷偶,带动欧洲瓷偶制作,作品非常精致,有的直接进入奢侈品市场。

1915年,浮梁县知事陈安下令在景德镇禁戏,各戏班辗转他乡,只有简单的撑公头戏幸免,留作谢神还愿演出(包括木偶戏也被禁演)。艺人陈春福得父传,学饶河戏,形成撑公头戏的“福星班”戏班。吊线木偶戏班主赵方圆,因禁戏,只得将木偶廉价卖给陈春福,陈春福把木偶改装,眼睛不能动,看不到脚,得到陈安默许,唱饶河调的撑公头戏“合法化”。

在景德镇禁戏十多年里,禁演了杂乱的“行业戏”,只有饶河调撑公头戏活跃,除“福星班”之外,再又增加形成多个戏班,每班规模也扩大为八人,包括唱、演、司乐。

1926年,陈春福的“福星班”对撑公头戏进行改革,将木偶改成瓷偶,舞台确定为台子长宽各三米、高三点三米,演员和乐队扩大,排练大戏。当年5月在南昌会馆(后来到中山路邮电所)演出,盛况空前。宝盒班班主江杨宝也将木偶换成瓷偶。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景德镇戏剧演出开禁,十几个戏班涌入景德镇,很快出现都昌人与乐平人的械斗,政府调解后规定:各戏班不得在城内演出,各帮会演戏也只能在城外,唯有瓷偶戏不受限制,因此,瓷偶戏继续最后的兴隆。

抗战期间,独居特色的瓷偶戏班也受群众欢迎,其唱的饶河调,也是后来的景德镇赣剧的唱调。景德镇陶艺瓷偶的丰富表现,与瓷偶戏形成互融。

1954年春,民间曲艺队改名为景德镇市曲艺队,曲艺队走上正轨。陈春福面对瓷偶戏的解体,自己带领剩下的少数人,加入到市曲艺队。

1960年,市曲艺队成立瓷偶戏小组,瓷偶戏主要用于文化圈内的交流,没有公开的演出。

1963年,五一劳动节,瓷偶戏经过改革,将瓷偶安上双手,在沿河曲艺场公演,当时瓷偶戏艺人只剩下陈春福、赵卖狗、陈修金三人,年龄均六十多岁,后继无人。

1968年10月,文化大革命中,市采茶剧团、市赣剧团、越剧团相继撤销,曲艺队解散,所有剧团合并组成市文艺工作团,月底,大批文艺人员被下放农村,统一启程离市。同年,瓷偶戏创始人陈春福,将伴随一辈子的瓷偶砸碎,衣帽道具烧毁,80岁离世。经历50年发展的瓷偶戏从此离开人间舞台,所以,现在叫已经消失了50年。

瓷偶戏当然是景德镇的特色戏种,而且又是在社会动荡年代,特殊的禁戏环境下的,弄巧成拙的奇异之花。这种奇异之花,现在可以与之对接的是,风靡欧洲的瓷偶文化。瓷偶戏作为非遗申报,在恢复其戏剧表演的同时,中国瓷偶的制作,将会迎来一片新天地。中国瓷偶文化将与欧洲瓷偶文化,交相辉映,各具特色,这是人类文明,东西方迟来的拥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品牌设计:VI、VIS、UI、SI、CI的缩写是什么意思?
荒野行动易容卡怎么获取 荒野行动易容卡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