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为什么这么多?

众说纷纭
评论员
廖保平
什么是愤青?
对于愤青,现在国内众说纷纭,在现实生活中老是听说你是个愤青,他是个愤青。人们更多从情绪上去理解这个人群,或者从生理上去理解这个人群,但是我觉得愤青是一个社会概念,是指一种非理性的群体,盲目排外,愚昧自大,枯燥、鲁莽。
曲晟
好过成为一个圆滑、四平八稳的人
我有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的时候“愤”一点是好事,至少证明你还有愤怒的欲望和勇气。有时候我宁愿做一个愤怒的青年,也不想成为圆滑、四平八稳的老人。
网友
专家
张五常
喜骂,对所骂之事却很少思考
从国内的网页看,凡骂国家多遭赞同,凡赞国家多遭责骂。他们给我的感受,不是高傲,也不是无心向学,而是自以为是,以不知为知之,把世界看得太简单了。他们通常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对错分明,不考虑灰色地带,推理逻辑一塌糊涂。
在他们眼中,愤青什么样?
真真儿好
网络愤青“双面伊人”
网络是愤青的高产区,他们发表一个又一个的帖子,像膏药一样贴在网上,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用文字表达的年轻的愤怒。这样的愤青在上班以后,摇身一变就还原为温文尔雅的白领。他们对公司经理说话的口气也是毕恭毕敬的,循规蹈矩的。
网友
网友
到处跑
“愤老”来了
和“愤青”相比,他们大多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有的甚至在此之前就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看过的潮起潮落更多,因为有着对历史过程的亲身体会,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刻领悟和感受。
王宁
很多愤青产生于弱势群体中
愤青问题的更主要的根源在于,他们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了保障,他们的境遇是否公平,他们的诉求是否得到妥当的回应。弱势群体不但是利益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而且他们在话语权上也处于弱势。
教授
深度看点
做理智而有作为的愤青
我们所见之愤青,大致分两种:不理智型、无所作为型。不理智型的愤青,占了愤青层面的绝大部分。他们从来不去细究时政背后的真相,以及所牵连到的历史。他们只顾凭着一己之思,狂呼呐喊。对於事情的来龙去脉,往往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所作为型的愤青,是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寄人篱下的,并对现实不满的年轻人。他们有理想抱负,但却无法施展。久而久之,抑郁不得志的沉闷,便酿成了他们对现实无法排遣的愤怒。
——马朝兰
愤青形象被丑化了
激情和愤怒往往是年轻的标志,无论古今中外,“青年的愤怒”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愤怒的青年”固然经常制造出一些无端麻烦,但激情本身却弥足珍贵。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言,无青年则无未来,而无愤怒则无青年。然而在时下的中国,“愤青”一词却正在不断滑向贬义。我并不反对对愤青的过激言行进行批评。但批评与羞辱、丑化是两码事。愤青之中,当然有过激言行,有些近乎骂街;但反过来看,“粪青”这类称呼比骂街又能好到哪里去?
——郭之纯
愤青会消失吗?
我不认为愤青代表了民族主义。说他们是情绪化的爱国主义更加确切。我国有不少学者提倡大国风度,这是不错的。不过,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也是政治家必备的品格,但不能以此强求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是外界对中国的不公正态度催生了愤青。人类个体之间的感情需要培养,民族之间的感情也需要培养。所以,再过二三十年,如果中国的国际环境改善了,愤青将会消失。
——许博渊 新华社高级记者
观点PK
愤青,爱国还是误国?
支持
45963
爱国,愤青有激情,愤怒下是期望
愤青的不满、愤怒背后是对社会、国家的强烈期望,是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情。
[详细]
支持
45963
误国,愤青情绪化,无建设性作用
愤青经常做出情绪化表达、非理性行为,缺少建设性作用,形成规模后可能阻碍社会发展。
[详细]
爱国,愤青有激情,愤怒下是期望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误国,愤青情绪化,无建设性作用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支持
45963
愤青与爱国与否没直接关系
愤青的产生与成长背景、性格培养、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与爱国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详细]
愤青与爱国与否没直接关系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专家解读
吴旭大学教授
“愤青”现象非中国所独有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也可以简化为各国“愤怒青年”为实现政治理想,谋取现实利益而与现存的国内、国际秩序进行磨合抗争的互动史。青年人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带有无可扼制的躁动,不安定和不确定成分,表现为一种集合性的 “群体斗志”。在这里,“愤怒”就像氧气,而“青年”正好是可燃物,遇到好的火种,瞬间便可成燎原之势。出现“愤青”的国家,往往正处于深刻社会变动的进程中,年轻人承载了除去个人人格成熟以外,更大一层的社会和民族责任。最有自我感,同时也最有世界感的一代人,才会“愤怒”。
刘建飞媒体评论员
民粹主义,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民粹主义在当下中国的一种发展苗头是同民族主义合流。一些人以爱国为名,大行民粹主义,暴力所致,不仅日系产品遭殃,连使用国外产品的国人也受害。更有甚者,有人借此机会打砸抢,乱伤无辜。发生这种令有良知的国人痛心的事情,一些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固然是重要根源,民粹主义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披上了民族主义外衣的民粹主义,更有迷惑性。因为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招牌,很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同,反对者往往顾忌被扣上卖国的大帽子,而不得不无奈地沉默。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媒体
愤青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愤青能够让社会积攒的消极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能够让政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让我们跳出“惯势”听到不同的声音。网络中的“愤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当中除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激进分子之外,多数还是有血有肉、敢于呐喊、敢于斗争的“有识之士”,他们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全没有必要把他们列入“刁民”的行列去压、去堵,因为他们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法“杜绝”,更不可“缺失”。
调查话题:你是“愤青”吗?
调查人数:
24536
人
你认为自己是愤青吗?
是,我有愤青的特质
不是,跟愤青不沾边
不好说,难以界定
有人用愤青评价过你吗?
有,很多人都这么评价我
有,但极少有这样的评价
从来没有过
你怎么看待“愤青”的称呼?
褒义词,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奋青”
贬义词,是附和多于思考的盲从者
中性词,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感情
说不清
调查显示学历越高愤青越少,你怎么看?
基本如此,教育影响人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不符事实,是不是愤青不能用学历来衡量
说不清
往期回顾
第404期:高层生活照“晒”出什么?
第403期:农民工进城买房值得鼓励吗?
第402期:桥下装栅栏,是关怀还是驱赶?
第401期:大学生村官,不在村里去哪了?
第400期:2012这一年,什么给你安全感?
第399期:流水的高铁,铁打的贵?
第398期:只有真邪教,绝无“全能神”!
第397期:信息裸奔,咋给隐私"打码"?
第396期:孱弱体质如何托起中国梦?
第395期:名校变景区,“限游”行不行?
留言板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 我的博客 | 我的微博 | 复兴论坛 | 退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