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暴降6万 富士康昆山工厂用机器人取代人
2006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提出了发展机器人的规划,并聘请了一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化专家。
2007年,富士康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
2008年,富士康机器人开始投入生产。
2009年,15款名为Foxbot的富士康机器人开发完成,并被应用于喷涂、装配、搬运等工序。
此后郭台铭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规划:
2011年: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最终 “三年造一百万台机器人”。
2014年: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希望在五至十年内利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2015年:在未来3年内达成7成人力由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取代。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称,2013年富士康昆山工厂工人大约为11万人,而目前只有约不到6万人。也就是说,近三年时间,富士康昆山工厂裁掉、或者以其他方式安置了近一半的员工。
游象富介绍,减员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考虑,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成本攀升,让他们意识到使用机器人更高效。陪同参观的昆山工厂负责人 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约5万元一年,而一个工业机器人市价约12万,通过工厂的改造,工业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多名工人操作,而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误差小,成品率更高。
目前,虽然工人正在减少,通过机器人来取代人力,富士康车间实现了20倍的产出能力。
富士康为什么也选择机器人代工?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一直在享受着“人口红利”,但现在这种红利则正在慢慢消失,劳动力逐渐短缺。
自2006年以来,中国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工资差距缩小了50%以上。到2015年,大陆年轻务工人员数量会下降2000万,至5.05亿人,到2020年将再次减少2200万人。“中国制造业面临非常大的工资成本压力,富士康同样难逃厄运。
在“招工难”大背景下,富士康不得不开始加大对机器人的研发,希望通过机器人来取代人工,应对“招工难”的问题,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压力,有效减少外界对于富士康“虐待工人”的恶劣印象。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拥有150万名工人,雇佣童工、员工自杀以及群体性斗殴事件消息频频传出,令公司备受困扰。使用机器人工作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完 成规定动作或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
此外,机器人没有情绪没有喜怒哀乐,它需要的只是电或者是汽油,如此正好解决了此前频发的员工 事件的根源问题。
富士康裁员之后,也许iPhone 7将成为首款完全采用机械组装的苹果产品。
当然,机器人还是无法与人手的灵活性相比较,因此到目前为止富士康还没有全自动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